羊城晚報記者 何奔
  珠江出海口西岸一葉舟,輕綴葡國遺留風情,走過五百年滄桑榮辱,今天,東方的蒙地卡羅已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日,2014年12月20日,澳門迎來回歸祖國的第十五個紀念日。
  這座僅32.8平方公里的小城,卻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。近十五年,當地人能看得到的濃重一筆,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%,財政收入增長超過9倍,失業率逐年下降至1.7%,居民人均月薪提漲超過1萬澳門元。
  出生津貼、15年免費義務教育、醫療補貼、現金分享、中小企業扶持計劃,都是澳門街坊體會到的實實在在的社會保障和福利。從開放內地居民“個人游”到調整博彩業,特區政府正在打造世界旅游休閑中心、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策略上大步邁開。
  相應地,澳門街坊也在轉變思維,積極擁抱澳門旅游業的新篇章。看不到的故事,植根在縱橫交錯的巷弄里,半開的百葉窗後,喧嘩的茶樓食肆間,正悄悄發芽,這是有關追逐幸福和希望的草根故事。別緻芳香的濠江蓮花,正在中西文化糅雜的調色板上繼續明亮著、旋轉著,濺出一簾欣喜。
  政府關照 老店也有第二春
  福隆新街是老澳門人熟悉的一條老街,褪去了博彩的詭艷外衣,如今保留的清末民初建築群略顯幾分素雅。“我們這裡價格低,交通便利,又靠近老城景點,外地游客都愛來光顧。”62歲的賓館老闆娘吳麗英自豪地說。
  大利賓館原名世界迎賓館,八年前英姨接手時改名大利,寓意大吉大利。開業之初,賓館的房間破舊,英姨和丈夫動手將老樓翻新。丈夫喜歡游歷四方,並買回古舊玩意擺放在賓館,久而之久,賓館就形成了獨特的懷舊風格。很多初次入住的旅客都被這獨居澳門老時光的風格所吸引。為了迎合新生代住客,英姨五年前在賓館里裝了WIFI。經過英姨的悉心經營,賓館由原來的4張床位發展成現在的60餘張,客房32間。
  開旅館之前,英姨一直在福隆新街賣水果和肉脯。“澳門回歸前這裡的治安很差,店鋪為了爭客爭地盤,都大打出手。不時還有人來收‘保護費’。”回歸之後,特區政府大力整頓治安,老街漸漸變得安全有序,英姨也相中了這裡的商機,拓展商鋪,生意從樓下做到樓上。
  澳門特區政府一直重視對中小企業對扶持和幫助,英姨也因此受益良多。不久前,政府出資20萬元將英姨旅館的空調全部換新,說起這事英姨總是合不攏嘴。“我們很知足,有飯吃,有地住就行。以前開水果檔多得街坊幫襯,後來做旅業又有政府幫扶,夠幸運啦!”
  老饕福地 自由行助推客流
  爐石塘巷傳來陣陣剁魚切肉洗菜聲,伙計們拿著鍋碗瓢盆忙裡忙外,從毛記海鮮飯店的後廚一角可見生意紅火。
  老闆娘詹運嬌23歲就跟著老爺在毛記飯店幫忙,從殺雞剖魚、上菜遞碗、收銀算賬到管理飯店,嬌姨37年如一日陪伴著毛記成長。毛記的出品比較平民化,涼瓜炒牛肉,鹹魚肉餅,西洋菜湯,清蒸魚等,清淡卻近人。
  過去,由於博彩業的發展,各大酒店賭場都設有自助餐,游客們多在酒店解決用餐,來毛記吃飯的外地游客並不多。嬌姨說:“做街坊生意居多,不求生意爆棚,一直想多幾個回頭客。”
  2003年7月,內地多個城市陸續實施居民赴澳門“個人游”,截至今年9月底,內地赴澳“個人游”超過6828萬人次。回歸15年,澳門游覽觀光、文化娛樂、購物美食等行業齊齊騰飛,告別博彩橫行,小城正在華麗轉身。暴走澳門新老兩區的深度游成為自由行的新時尚,如此一來,傳統飲食行業迎來的不再是純賭客,而是地道的“食貨”。
  嬌姨對旅游業信心滿滿:“這麼靠近中心景點的地頭,還會愁沒客源嗎?”話間,邊上一桌插嘴:“我都幫襯你20多年啦,每次從香港過來都要到你這裡吃飯。”認出老顧客,嬌姨忙不迭地湊過去寒暄起來。
  祥記麵店鋪頭不大,晚上6點就擠滿了顧客。一位鶴髮童顏的老太太坐在收銀台前,靜靜地看著往來人客。“如果可以,我想做到80歲。”祥記麵店老闆娘,76歲的劉太經營鋪頭32年,從沒見過這麼好的生意。
  劉太說話語速很慢,很有條理,舉手投足間透露出一股恬靜淡然的神態。劉太自豪地說:“我們的面都是真正用竹壓制出來的,有韌勁,口感好,澳門街現在沒有幾家做出這麼傳統的竹升面了。”麵店的口味完全是迎合內地游客形成的,“堅持凡事自己做,真正用心做生意”,劉太一直堅信能用誠信從內地游客中贏得口碑。
  通關電商 條條大路向內地
  “中午過關的時候就聽說18日零時開始實施24小時通關,所以我們特地延長了購物時間,踩準零時再來蓮花口岸。”從佛山順德過澳門游玩的秦小姐和周小姐提著大包小包的“戰利品”,是澳門24小時通關返粵的首批游客。
  12月18日零時,珠海橫琴口岸正式實行24小時通關,這是內地與澳門首個適用於普通旅客的24小時通關口岸。路更捷,財更通,秦小姐指著她成堆的購物袋,一天下來,就淘了價格共6萬多塊錢的商品。
  通關越來越便捷,給澳門商家帶來更多商機,內地網絡電商的潮流,也開始席卷澳門小店。
  大三巴街與人潮熙攘商鋪林立的大三巴斜巷相比,稍顯冷清。李蓮英在這裡經營牌坊手信店已有兩年多。當初開鋪時,曾有同行問她,這條街如此冷清,開得下去嗎?李姐不以為然,她覺得自家有工廠製作鳳凰捲、花生糖,可以打造生產銷售一條龍,這就是優勢。而且李姐看中的大三巴街的經濟潛力,旁邊的斜巷發展至今,租金已然瘋長,必定有許多小店鋪不堪重負,終被淘汰,那時便是自己攬客的時機。果然,經過兩年的悉心經營,牌坊手信店如頑強的小草,在巨石縫中萌芽生長,走上正軌。站穩腳跟後,李姐又在思索在供貨穩定的情況下,如何擴大經營規模。偶然一次,她聽到店里的內地客人在談論現在很多商店都做起電商生意,在網上開店,賺了大錢。李姐覺得這是個機會。
  現在生意最大的壓力是人力、鋪租成本。怎樣將生意做到內地去?一直李姐也曾一籌莫展。以前有個內地客人打電話來訂花生糖,李姐滿心歡喜地給他打包寄過去,結果花生糖在運送途中全顛散了,李姐又是道歉又是賠禮,最後不了了之。
  如果依靠電商平臺,面對的將是大陸廣闊的市場,再配合專業物流,省去了運送環節不必要的麻煩。李姐覺得這是個好機會,恰逢特區政府推出中小企業網站資助計劃,可資助李姐這樣的業主兩萬元辦網站,在感激之餘,李姐也抓緊籌劃網上經營大計。“我們能在冷清的橫街開店,到現在都已經培養了一大批老主顧,為什麼不能在網上闖出一片天地呢?”李姐自信地說。編輯:鄔嘉宏  (原標題:濠江十五年 澳門新篇章——百姓故事專題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03akbt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